Search

一个理性的文字治愈师,希望你能够在我的文字里,找到一点对于生活的慰藉。

你焦虑...

  • Share this:

一个理性的文字治愈师,希望你能够在我的文字里,找到一点对于生活的慰藉。

你焦虑吗?

时代的发展,我们生活的节奏也在不断地加快,面对生活中的那些不确定性,越来越多的人变得愈发的焦虑,甚至陷入自我怀疑的怪圈。

就好像我们自媒体人,在大多数人看来只需要发布视频或者写好一篇图文,就能够获得收入,甚至月入过万,副业成为超过主业的存在。

但是事实上,做自媒体远没有看上去那般简单,创作的过程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,甚至在一些时候,一篇稿子需要耗时几个小时也没有完成,而发布之后,阅读量却是寥寥无几,这样的情况实在太多了。

当人看到自己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时,焦虑感自然也就从心底不断地升起。

同样的,在生活的其他方面,也存在着许多类似的现象,我们害怕做一件事情时,时间安排上来不及,害怕自己的努力不能得到对应的收获,焦虑感好似一块石头,压在我们的心头,让人感到疲惫不堪。

那么,越是在这些时候,越不能忽视的就是去缓解这些焦虑,让自己的生活状态及时的得到回归,这里给大家几点建议,希望对你缓解焦虑能够有所帮助。

01,注重产出与产能的平衡

在史蒂芬柯维所著的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这本书中,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。

一个农夫在无意间发现了一只能够下金蛋的鹅,欣喜若狂的将鹅带回了家,并且借助金蛋成功的发家致富,但是慢慢地,每天一个金蛋已经无法满足他,于是便异想天开的把鹅给宰杀了,想要一次性取出所有的金蛋。

未曾想,鹅的肚子里并没有金蛋。 鹅死了,再也失去了获得金蛋的来源。

史蒂芬科维用这个故事,阐明了一个观点就是「产出/产能平衡」原则,说的是效能需要平衡,而真正的效能则是要包含两个要素,一个是产出,也就是金蛋,另一个是产能,也就是下金蛋的鹅。

在生活中「重蛋轻鹅」的人最终可能连金蛋这个资本也不能留住,而「重鹅轻蛋」的人最终自己都可能被饿死,两者一直保持平衡才能得到持续性的收入。

同样的,我们之所以会感到焦虑,很大的程度上就在于忽视了这两者之间的平衡,只注重单一的某一个方面,多去注重两者平衡,从而也就能够很好的避免因为这两者失衡所带来的焦虑了。

02,积极主动,而非被动,不要将过错归咎于环境

很多人在面临低谷时期时,就会处于一个十分被动的情况之下,具体的表现就是没有目标,随波逐流,而最大的特点就是将错归咎于环境或者身边的那些人。

但事实上,这样并不能解决问题,反而只会让事情朝着更加糟糕的方向去不断地演变。

自然焦虑感也就随之而来了,因为内心处于一个空虚的状态,迷茫占据了主导地位,也就让人意志消沉了下去。

那么在这些时候,最重要的就是让自己变得主动起来。

多去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,多去进行一些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,多去进行一些思考,将低谷期变成自己的一个增殖期,哪怕只是明确好自己的目标,也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笔财富。

在《少有人走的路》一书中说:人生来是解决问题的。

不要将问题归咎外界,更多的是从自身出发去寻找问题,这样才能对症下药的去解决问题,你主动些,焦虑感也就会离你越远些。

03,充分利用好时间,不要拖延

在我们的身边,经常会听到有人抱怨说自己的时间不够用,做一件事情总是会急急忙忙的。

而你认真地去审视背后的原因时,就会发现,并不是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充裕,而是因为拖延浪费了大把时间。

随着时间越少时,人的心里就越容易产生恐惧感,害怕来不及,一旦这种感觉出现了,焦虑也就紧随其后,会在短暂的时间里担心这担心那,还要腾出时间来后悔,又无声之中浪费了时间。

这就好像有人说的一般:

如果你总是在一件的事情上拖延,那么这些事情就很可能会不断累积,总会在未来的某一天爆发,引发你巨大的焦虑。

你把时间用在了什么地方,时间就会促使你变成一个怎样的人,你越自律,那么也就越自由,你越拖延,那么也就越糟糕。

当你拒绝拖延,其实也就是在拒绝焦虑。

04,多去读书,读书是避免焦虑的一个重要途径

杨绛说:「你的问题在于想的太多,书读的不多」。

我一直都觉得她这句话很中肯的点明了现在大多数人所面临的通病,那就是想太多,而想太多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一个人焦虑与患得患失。

杨绛也给出了解决的方法,那就是去读书。

通过读书来拓展自己的视野,增长自己的见识,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,才不至于人云亦云,或者轻易地就感到迷茫困惑。

或许,我们读一本两本书时所起的作用并不明显,但是书读多了,量变引起质变,那么获得的改变将会是巨大的,你就会发现读书与不读书的状态截然不同,甚至过得是不同的人生。

千万不要觉得读书无用,现在的社会总归显得有些浮躁,而当我们读书时,往往就能在书中找到属于我们内心的那份宁静,焦虑也就自然越来越少。

05,将目标细化

很多人都会有制定目标的习惯,但需要注意的是,你的目标需要在合理的范围之类去制定并且具有一定的可实现。

太过理想的目标,虽然能够激励人,却也会让人因为目标与现实差距过大而产生强烈的落差感。

村上春树说:有限的目标,能让人生变得简洁。

有目标是好事,但是不要让自己因为目标太高而总是感到的焦虑,不然,这可能会取得相反的效果了。

所以,在制定目标时,最好能够将目标细化,在可实现的条件之下进行,最好在一定的时期内能够让自己看到一些成效,这样能够很好的让自己树立起信心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改变,要在你不得不改变之前去做. 天天看,一年之后回头看,对你这一年的影响,好处会大到自己都吓一大跳!
View all posts